沈阳七田阳光右脑开发
诚信指数 20
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
网站首页
七田阳光
课程介绍
新闻资讯
招聘信息
联系我们
客户留言
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:
沈阳七田阳光
一比多
您现在的位置:沈阳七田阳光右脑开发 > 新闻资讯
 
新闻资讯
拨开云雾看早教
发布日期:2010-12-07

拨开云雾看早教

2010年11月3日,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解决方案,“入园难”和“入园贵”问题,并出台五项具体措施,包括新增的教育投入向学前教育倾斜等。这表明,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今后将大幅度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。  近几年,“入园难”和“入园贵”一直备受社会关注,而它也是导致家长更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一个因素——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处于劣势,尽可能早地把子女送进早教班,为的是孩子日后能顺利地进一所比较好的幼儿园。
  在这种大背景下,早教班遍地开花,其作用也被渲染到了,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力争让自己的宝贝在生命之初就享受到的教育。于是,早教,又演变成了父母们竭尽全力对孩子实施的一项“伟大”的工程。
 然而,时下流行的早教热,向父母们传递出却是一些不恰当的信息,使年轻的父母误以为:尽早让孩子上早教班、向孩子灌输知识、对其进行早期智力开发,就是早教的全部内容,这无疑偏离了早教的轨道。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普遍的规律,每个孩子又有各自的特点,而教育,只有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,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。所以,如何科学地实施早教,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  每一个宝贝的诞生,都令父母欣喜若狂并产生无限的遐想,他们是一个家庭新的希望。把的教育给孩子,理所应当。但是,什么是的教育?父母抱着刚刚满月的宝宝参加早教班、一年花费两三万甚至更多,为刚刚会说“爸爸妈妈”的孩子制定认字、数数计划……这些都能不能算是的教育?学知识、启智、还是其他,早教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,它的立足点究竟在哪儿?
  早教,究竟该教什么.
  从广义上说,早期教育是指对0~3岁的婴幼儿进行的养成教育,它重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如情感、意志、兴趣、交往、品德、性格等;以及能力培养,如良好的自理、语言表达、基本动作、观察记忆、发现思考等能力。实际上,早期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,生存能力必须同孩子的年龄相适应,学习能力则是为将来打基础。
  早教的内容并不是时下流行的“早期智力开发”所能涵盖的,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宝宝智力的发展需要父母提供相应的玩具和环境,更需要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。对小宝宝来说,成人的语言引导和动作示范,能促使他们不自觉地模仿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与游戏中来,孩子在努力尝试和探索过程中,智力和心智同时得以发展。孩子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,也常常遭遇挫折,令他们着急、气愤、痛苦、恐惧、悲伤……父母对此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帮助调适,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也是早教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,否则,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。
 此时的教育是培养习惯、养成规矩。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当从早教开始。小到饮食、作息、卫生,大到接人待物、礼貌礼仪、道德修养等等。我们不难发现,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,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。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,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 早教是潜移默化的,家庭教育是早教的精髓所在,包括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所提供的任何刺激、经验、帮助和支持。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教育孩子,让他们在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中感知、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;让他们爱自然、爱动物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;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,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,而不在于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。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感受,帮助他们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。
  早教不等于技能学习1
  相信不少父母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宝宝三岁时的智力已经达到他成人时的80%以上,言外之意是“3岁定终身”,如果孩子3岁以前没有接受很好的早教训练,就会极大地影响他日后的发展。对此,有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:“良好的早期教育,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,但它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。孩子的各种能力成熟的过程,并不都是在3岁前完成的,很多能力,最后的成熟要到17、8岁。譬如,3岁前我们可以训练孩子的视觉,但是要让孩子对各种事物具备有目的的、系统的观察能力,就不是3岁前能够完成的。
  在孩子0~3岁阶段的感知、动作、语言、社会性情绪发展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重要,但这并不等于宝贝出生后就要投入到这些方面的学习之中去,并进行有计划的技能训练。在这个年龄段,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多看、多听、多闻,用身体多接触、多运动,亲子之间多交流互动,这些感官、语言和情感的刺激,对宝宝的大脑才是更为有效的雕琢。比如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知冷热、软硬、大小、酸甜苦辣,感知方形、圆形等物体的不同形状,在大自然中触摸不同的颜色,了解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。至于孩子们是否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——“冷热、软硬”,或给形状和颜色命名——方的、圆的或红色、黄色,家长则不必苛求,这在早教中不是最重要的。
  此外,0~3岁的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表达,但识字在早期是不重要的;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很重要,但背诗本身在早期并不重要……如果过于强调认字背诗,则是舍本逐末、本末倒置。总之,刺激的维度越宽越好,感受刺激的形式越多越好,让孩子产生的愉悦感越强越好。
  早期教育是为孩子的整个人生打基础,培养的是孩子的潜质,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技能技巧,更不可能奢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超常儿童。应该让婴幼儿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成长,而不是把他们作为驯化的对象。
 早教班要不要上
 在北京中关村一家早教中心,一个九个月的宝贝躺在阿姨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,她的妈妈赵女士则在认真地听课。据她介绍,由于女儿太小,在课堂上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,不是睡觉、哭闹就是自己爬到一边去玩,要让她听课“简直比登天还难”。另一位妈妈秦女士介绍,会走路的孩子其实也没有听课意识,他们更愿意玩耍周围的玩具和器材,更多的时候都是老师讲课家长听。宝宝到底学到了什么,连妈妈们自己也不清楚。
 如今,早教机构越来越多,很多商业化的早教机构也在力图告诉父母:把你的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吧,我会给孩子提供的早教,这使年轻的父母误以为,上早教课就是早教,只要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就完成了早教的任务。于是,宝贝“上班”的月龄越来越小,有的甚至刚刚满月就被抱着去“上课”了。"
  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早教和早教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早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,但早教班却并不是一个必须上的课程。儿童心理学家、教育专家孙瑞雪认为,婴幼儿需要感觉有生命的东西,也需要感觉无生命的环境。如果孩子上早教班觉得很好玩儿,可以带他去玩儿;如果家长希望借此训练孩子某方面的技能,则有可能禁锢孩子的成长。北京市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淮认为,早教班是教育的一种形式,上不上早教班要看孩子是否需要。家长如果希望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,可以参加,让他加入到同龄的小社会中,主要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的微环境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陶沙则强调,目前大部分早教机构都强化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功能,这是不正确的。早教班不能代替家庭教育,早教,家长的作用肯定比老师的要大得多,家长要用自身的素质来影响孩子。
 因此,要想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,父母必须学习——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,知道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什么,怎么做来满足他,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。在拥有基本的知识和观念之后,再做出选择。当然,所有的早教机构提供的都只是帮助,父母不能够完全依赖,全权委托,而必须身体力行。

 

 
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


沈阳七田阳光右脑开发   地址:铁西校区:铁西区云峰街虹桥路34-8号7门 皇姑校区:沈阳市长江北街101-2门 市府店:和平区市府大路216号北市家园门市3层   
联系人:张女士:13700010636 李女士:18940062217 袁女士:13809888737   电话:18940062217   手机:13700010636   传真:13809888737
技术支持:一比多  |  免责声明 | 隐私声明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070060     网站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0175号
<%---站点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1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2----%> <%---页面参数3 ----%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