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早教机构
沈阳七田阳光早教中心告诉你早教究竟应该教什么?
从广义上说,早期教育是指对0~3岁的婴幼儿进行的养成教育,它重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如情感、意志、兴趣、交往、品德、性格等;以及能力培养,如良好的自理、语言表达、基本动作、观察记忆、发现思考等能力。实际上,早期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,生存能力必须同孩子的年龄相适应,学习能力则是为将来打基础。
早教的内容并不是时下流行的“早期智力开发”所能涵盖的,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宝宝智力的发展需要父母提供相应的玩具和环境,更需要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。对小宝宝来说,成人的语言引导和动作示范,能促使他们不自觉地模仿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与游戏中来,孩子在努力尝试和探索过程中,智力和心智同时得以发展。孩子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,也常常遭遇挫折,令他们着急、气愤、痛苦、恐惧、悲伤……父母对此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帮助调适,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也是早教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,否则,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。 此时的教育是培养习惯、养成规矩。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当从早教开始。小到饮食、作息、卫生,大到接人待物、礼貌礼仪、道德修养等等。我们不难发现,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,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。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,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。!
早教是潜移默化的,家庭教育是早教的精髓所在,包括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所提供的任何刺激、经验、帮助和支持。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教育孩子,让他们在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中感知、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;让他们爱自然、爱动物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;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,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,而不在于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。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感受,帮助他们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。
早教不等于技能学习
相信不少父母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宝宝三岁时的智力已经达到他成人时的80%以上,言外之意是“3岁定终身”,如果孩子3岁以前没有接受很好的早教训练,就会极大地影响他日后的发展。对此,有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:“良好的早期教育,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,但它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。孩子的各种能力成熟的过程,并不都是在3岁前完成的,很多能力,最后的成熟要到17、8岁。譬如,3岁前我们可以训练孩子的视觉,但是要让孩子对各种事物具备有目的的、系统的观察能力,就不是3岁前能够完成的。
在孩子0~3岁阶段的感知、动作、语言、社会性情绪发展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重要,但这并不等于宝贝出生后就要投入到这些方面的学习之中去,并进行有计划的技能训练。在这个年龄段,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多看、多听、多闻,用身体多接触、多运动,亲子之间多交流互动,这些感官、语言和情感的刺激,对宝宝的大脑才是更为有效的雕琢。比如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知冷热、软硬、大小、酸甜苦辣,感知方形、圆形等物体的不同形状,在大自然中触摸不同的颜色,了解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。至于孩子们是否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——“冷热、软硬”,或给形状和颜色命名——方的、圆的或红色、黄色,家长则不必苛求,这在早教中不是最重要的。
此外,0~3岁的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表达,但识字在早期是不重要的;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很重要,但背诗本身在早期并不重要……如果过于强调认字背诗,则是舍本逐末、本末倒置。总之,刺激的维度越宽越好,感受刺激的形式越多越好,让孩子产生的愉悦感越强越好.
早期教育是为孩子的整个人生打基础,培养的是孩子的潜质,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技能技巧,更不可能奢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超常儿童。应该让婴幼儿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成长,而不是把他们作为驯化的对象。